計劃可以幫助我們明確目標、分析現狀、確定行動步驟,并在面對變化和不確定性時進行調整和修正。因此,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計劃的作用,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應用。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(yōu)質的計劃書范文,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。
最新新高考改革工作計劃(五篇)篇一
湖南新高考方案:自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學生開始,新高考模式將于2021年實行。高考采用“3+1+2”模式,2021年合并一本、二本錄取批次。
湖南高考改革實行“3+1+2”模式,改革后滿分仍為750分。其中,語文、數學、外語3門全國統(tǒng)考科目每門150分,以原始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;首選科目滿分100分,以原始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;2門再選科目,以等級賦分轉換后的等級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,每門滿分100分。
合格性考試科目(14門):語文、數學、外語、思想政治、歷史、地理、物理、化學、生物學、通用技術、信息技術、音樂、美術、體育與健康,考試集中安排在高中二年級進行,考試成績終身有效。
選擇性考試科目(6門):思想政治、歷史、地理、物理、化學、生物學。安排在高考全國統(tǒng)考科目考試結束后進行,當年招生錄取時有效。選考科目分為首選科目和再選科目。首選科目從物理和歷史2門科目中必選且只選1門,卷面總分各為100分。再選科目從思想政治、地理、化學、生物學4門科目中任選2門,卷面總分各為100分,按照等級賦分規(guī)則計入高考總成績。
錄取方式:2021年合并錄取批次,普通高校招生實行院校專業(yè)組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,按照物理、歷史兩個類別,分列招生計劃、分開劃線、分開投檔錄取。
高職分類考試: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招生主要安排在春季組織實施,通過分類考試招生錄取的學生不再參加統(tǒng)一高考,實現學生的合理分流。建立技能型人才選拔的考試評價體系,完善“文化素質+職業(yè)技能”的評價方式和選拔制度,文化素質考試科目可使用普通高中學業(yè)水平合格性考試成績,職業(yè)技能測試要充分體現職業(yè)技能、通用技術等內容。
最新新高考改革工作計劃(五篇)篇二
繼清華大學宣布所有本科專業(yè)開啟大類招生后,記者了解到,2017年,中國人民大學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、北京科技大學、北京化工大學等多所高校都將推行大類招生。新高考改革浪潮中,選考科目將直接與大學專業(yè)掛鉤,高校也不再一味標榜自己在國內外的綜合排名,而是通過“大類招生+入校分流”、降低轉專業(yè)門檻、強化輔修等方式,讓學生選擇真正感興趣的專業(yè)。
高校追趕大類招生“快車”
今年,清華在全國各省份開啟大類招生,全校所有本科招生專業(yè)將合并為16個大類,包括數理類、化生類、人文與社會類等。
為了配合國家招生考試制度改革,不單是清華,多所學校今年都在追趕大類招生的“快車”。
北航今年也實行大類招生,理科類分工科試驗班(航空航天類)、理科試驗班等6大類在本科一批招考;文科按照社會科學試驗班類招生,涵蓋經濟學、法學、語言類等多個專業(yè);北京化工大學有生物工程類、機械類、數學類、電子信息類和公共管理類五個大類招生專業(yè),其中機械類為新增。
北京郵電大學部分專業(yè)開始采用大類招生和大類培養(yǎng)模式,電子信息類、計算機類、理科實驗班類等8個大類均在京招生。據了解,北郵今年有一半以上專業(yè)都包含在這八個大類中。北京科技大學今年也穩(wěn)步推進大類招生,24個專業(yè)中有10個大類專業(yè),包括材料科學與工程類、數學類、文科實驗班類、工科實驗班類等,每個大類里面至少包含2個專業(yè)。
分流標準成為關注焦點
按照大類招生,入校后如何分流,分流時進入心儀小專業(yè)的幾率大嗎?這是考生關注的焦點。目前,各校分流標準有所不同。
清華招生教師潘長勇教授透露,去年,清華機械大類首次招生,分流預計在今年暑假進行,主要根據學生的專業(yè)興趣和志向,對學生的測評以及專家學者對學生的面試三方面因素來決定。
中國人民大學本科招辦主任苗苗介紹,學生一般是在第二到第四學期之間進行專業(yè)分流,各個院系的具體標準有所不同,大部分學院在分流時主要考慮學生的學術志趣和意愿,個別學院在遭遇冷熱不均時會考量學生相關專業(yè)的單科成績或者之前的學分績點。
她透露,學生入校后,高考志愿填報的“激情”退卻,通過學校組織的新生研討課、學術生涯規(guī)劃、導師交流等活動,也能比高考時更理性、全面地認識專業(yè)。即使未能選擇到心儀專業(yè),人大還設有雙選認證制度,各院系開放相當比例的高質量課程來滿足學生跨專業(yè)、跨院系輔修的需求。人大校內經濟學—數學實驗班、金融學—數學實驗班等十幾個實驗班大多是入校后二次選拔,以培養(yǎng)跨學科的復合型人才。
北京交通大學招生就業(yè)處處長史貞軍告訴記者,學校在大一下學期啟動分流并確定結果??陀^來講,分流時冷熱不均現象確實存在,學校盡量尊重學生,堅持志愿優(yōu)先原則。同時,通過大學新生入學教育、專業(yè)導論以及個人素質測評等方式,有序引導學生做選擇。
轉專業(yè)門檻隨之降低
這幾年為了應對家長和考生對專業(yè)的關注度,多所學校也通過在校內降低轉專業(yè)門檻的方式,來調動報考積極性。
今年,北京大學轉系轉專業(yè)政策有很大調整,如取消一般專業(yè)申請轉出人數不超過本專業(yè)年級總人數的20%、外語專業(yè)申請轉出人數不超過本專業(yè)年級總人數的10%等限制;同時,輔修與主修科目將同堂同質管理,并實行輔修免費。
北科大招辦主任尹兆華透露,對于轉專業(yè),學校最近五六年幾乎是零門檻不設限,每年成功轉專業(yè)的大約有200多人;除了材料類、工商管理類、計算機類等熱門專業(yè)會成立考核小組對學生進行考核外,其他基本都能滿足學生志愿。
今年,北郵也降低了轉專業(yè)要求,除了中外合作辦學、藝術類等少數專業(yè)之外,本科新生轉專業(yè)申請零門檻。過去,北郵要求學生大一成績前10%才可申請轉專業(yè),而今年的新規(guī)是,凡是對目前專業(yè)不是特別滿意的學生均有2次申請轉專業(yè)機會,分別是第三和第四學期;申請的專業(yè)院系將根據報名人數和情況組織本學院的考核,根據考核決定哪些學生可以轉專業(yè)。
專家觀點
“大類”招生要因校而異
1、大類招生緣何成為香餑餑?
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指出,大類招生是高校人才培養(yǎng)模式的改革。過去國內大學學科專業(yè)劃分過多、過細,主要是為了適應計劃經濟的需求,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,知識加速更新,職業(yè)轉換可能性很大,大學里學到的知識工作后很快過時。通過大類招生,強化通識教育,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方法,能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求。
2、大類招生適宜推而廣之嗎?
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雷慶分析,對于研究型、綜合型大學,學生畢業(yè)后大部分要讀研深造,大類培養(yǎng)讓學生基礎更寬,有利于今后發(fā)展;而對于今后服務對象明確,側重于專門領域和行業(yè)的院校來講,專業(yè)細分則有必要,比如外語類院校學生入校時就要確定語種,但在基礎課方面可加強通識教育。
小編精心為您推薦:
最新新高考改革工作計劃(五篇)篇三
《實施方案》明確了新高考的考試科目構成。從2021年起,新高考包括語文、數學、外語3門全國統(tǒng)一高考科目和3門學業(yè)水平選擇性考試科目(以下簡稱“選考科目”)。3門選考科目分為1門首選科目(物理、歷史科目中2選1)和2門再選科目(思想政治、地理、化學、生物學科目中4選2),即“3+1+2”模式。同時明確考生總成績的構成:考生總成績滿分750分。其中,語文、數學、外語3門全國統(tǒng)考科目每門150分,以原始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;首選科目滿分100分,以原始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;2門再選科目,以等級賦分轉換后的等級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,每門滿分100分。
“3+1+2”的模式下,選考科目有12種組合,學生可根據個人愛好、興趣、特長和擬報考高校及專業(yè)的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學校的辦學條件,在12種組合中自主選擇。而傳統(tǒng)文理分科僅有2種固定的組合供考生選擇。其中,文科考生只能選擇思想政治、歷史、地理1種固定組合,理科考生只能選擇物理、化學、生物學1種固定組合。
怎么考?語數外全國統(tǒng)考,外語只考一次
自2021年起,6月份全國統(tǒng)一考試科目為語文、數學、外語3個學科,不分文理科。其中,外語科目考試由聽力和筆試兩部分組成,只考一次,條件成熟時為考生提供兩次考試機會。全國統(tǒng)一考試科目均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統(tǒng)一命題。
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年級學生開始,高中學業(yè)水平考試分為合格性考試和選擇性考試。其中,合格性考試成績是高中學生畢業(yè)、高職單招錄取的主要依據,也是部分高校綜合評價招生錄取的參考或依據。合格性考試科目包括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設定的語文、數學、外語、思想政治、歷史、地理、物理、化學、生物學、音樂、美術、體育與健康、通用技術、信息技術14門科目,其中,語文、數學、外語、思想政治、歷史、地理、物理、化學、生物學9門科目實行全省統(tǒng)一命題、統(tǒng)一考試,每年考試一次,安排在高中二年級進行。其他科目全省統(tǒng)一制定方案,由各市州組織實施。
選擇性考試由全省統(tǒng)一命題、統(tǒng)一考試、統(tǒng)一組織閱卷、統(tǒng)一公布成績。選擇考從2021年開始實施,每年組織1次,時間安排在當年6月份全國統(tǒng)一高考科目考試結束后進行。選擇考每科考試時長均為90分鐘,考試成績當年高考錄取有效。
怎么招?普通高校按照“兩依據、一參考”模式錄取
改革統(tǒng)一高考招生錄取制度是此次高考綜合改革的核心內容,也是重點和難點。實行國家統(tǒng)一考試和普通高中學業(yè)水平考試相結合,普通高校將按照“兩依據、一參考”模式進行錄取,即依據考生全國統(tǒng)考科目成績和普通高中學業(yè)水平選考科目成績,參考綜合素質評價,擇優(yōu)錄取學生。
從2021年起,合并錄取批次,普通高校招生實行院校專業(yè)組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,按照物理、歷史兩個類別,分列招生計劃、分開劃線、分開投檔錄取。與之相適應,我省非提前批由現在的集中填報所有批次志愿(不含征集志愿)、分批次錄取調整為不分批次、分段填報志愿、分段錄取??忌浴霸盒I(yè)組”方式填報志愿,一個“院校專業(yè)組”為一個志愿單位??忌筛鶕救说倪x考科目,對照高校提出的選考科目要求,填報一個或多個相應的“院校專業(yè)組”志愿。
作為學生畢業(yè)和升學的重要參考,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包括思想品德、學業(yè)水平、身心健康、藝術素養(yǎng)、社會實踐等;普通高中學校負責組織開展學生綜合素質寫實記錄工作,客觀記錄學生成長過程,整理遴選的相關信息統(tǒng)一導入全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電子管理平臺,形成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。招生高校根據自身特色、人才選拔培養(yǎng)特點和要求,研究制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的使用辦法,提前向社會公布。
此外,《實施方案》進一步完善了高等職業(yè)院校分類考試招生改革,在考試招生中更加注重對學生職業(yè)傾向和職業(yè)技能的考核,進一步改革完善我省普通高校對口招生、高職院校單獨招生政策,力爭2020年成為高職院校招生主渠道?!安糠謱W生參加分類高考進入高校,可以解決‘千軍萬馬過獨木橋’問題,也有利于不同層次、不同類型高等學校進行人才精準選拔和精準培養(yǎng)?!笔〗逃龔d相關負責人表示。
最新新高考改革工作計劃(五篇)篇四
新高考規(guī)定,政治、歷史、地理、物理、化學、生物6個科目同時設等級性考試,成績按等級賦分。按照分數排名的百分比而非卷面分數來計算成績的一種方法,用于選考科目的成績統(tǒng)計。(語數英仍用原始分計算)
舉個例子——某次考試:
學生a歷史80分,在全省排名1%以內,最后等級賦分變?yōu)榱?00分。
學生b物理80分,在全省排名37%—43%以內,最后等級賦分變?yōu)榱?6分。
也就是不論分數論檔位,你的分值在所有考生中的相對位置才是決定選考最終成績的因素。
/span最新新高考改革工作計劃(五篇)篇五
從2025年起,在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錄取中,按照物理、歷史2個類別分列計劃、分開劃線、分別投檔,區(qū)分本、專科2個階段進行錄取。考生總成績公布后填報志愿,考生志愿由“院校專業(yè)組”組成,實行平行志愿投檔。
普通高等學校要根據學校辦學定位和專業(yè)人才培養(yǎng)對學生學科專業(yè)基礎的需要,提出選擇性考試科目要求,提前向社會公布。
【本文地址:http://m.gzsthw.cn/zuowen/3198882.html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