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嘗試作文100字(六篇)

格式:DOC 上傳日期:2023-03-17 09:21:14
第一次嘗試作文100字(六篇)
時間:2023-03-17 09:21:14     小編:zdfb

在日常的學習、工作、生活中,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。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?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?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(yōu)秀范文,供大家參考借鑒,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
第一次嘗試作文100字篇一

當一個人絕望的時候,他只有嘗試,才能取得成功。人們總是抱怨自己沒有踏上成功之路,并不是他們不努力,而是他們不敢嘗試。舉一個例子:一個人來到工作單位好幾年了,但他的老板始終沒有給他加薪,也沒有給他升職。他決定提出要求:讓老板給他加薪升職。結果,他真的成功了。如果我們嘗試,有可能會失敗,但也有可能成功。但不嘗試得到的結果一定是失敗。

有一次,我去玉黛湖攀巖。雖然是第二次,但還是有一些膽怯。我先找好的第一腳的落腳點,又將手勾住上面的攀巖點,一步一步的向上爬。最終,我爬到了終點。這就是我嘗試的結果。只要嘗試,只要努力,就一定會成功。

不光是我敢嘗試,偉人也是敢嘗試的。相如高斯,在算老師布置的1+2+3……+100時,只是一心一意地做,沒有放棄。正因為這樣,所以才有了高斯求和法,才有了數學王子高斯。如果高斯不嘗試,那么高斯就不會成為數學家,而會成為懶人一個;要是陳勝、吳廣不揭竿起義,那么就不會有項羽、劉邦等猛人的出現,腐敗的秦王朝還是會存在。如果朱棣沒有造反,那么就不會有他和他兒子的盛世,大明的歷史就會被改寫。有了這些事例,所以我們得出,這些偉人的成功都源于嘗試。

雖然有一些嘗試是對的,但還有一些嘗試是錯的。一個建筑隊修隧道,承包人以為水泥柱換成木塊差不多,就嘗試了一下。不久以后,隧道塌了。不光死了人,還造成了不小的損失。所以,我們先要思考一下,再做決定。

第一次嘗試作文100字篇二

今年暑假,我們全家去了一次澳大利亞。一路上,我們游玩了很多地方,領略了無數美麗的風光。留給我最刻骨銘心的記憶,還是舉世聞名的大堡礁和那里的浮潛之樂。

我們乘船來到大堡礁。媽媽指著海面上五光十色的一片:“這就是著名的大堡礁了。”哦!這個東東就是大堡礁了啊,我還以為只是一個島呢!

我們先坐了一回潛水艇和玻璃船,雖然可以看到海面下的美景,但畢竟隔著一層,還算不上親密接觸。這時,我突然想起船上有潛水服務,就央求著爸爸一起去潛水,在我的軟磨硬泡下,爸爸終于同意了。我跟著爸爸去領了浮潛裝備,穿好濕漉漉的救生衣,頓時感到沉甸甸的。接著,我戴上眼鏡和呼吸管,穿上腳蹼,感覺馬上就不同了,仿佛已經進入海洋世界了。

我隨著扶梯一步一步爬下去,浸入海水時,發(fā)現剛才沉甸甸的救生衣,一下子變得輕了很多。因為是第一次,我還是有點緊張,不過,游著游著,緊張感就漸漸消除了,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從未有過的新奇感。我用力甩動腳蹼,暢游在海洋世界,就像一條美人魚,回到了它的故鄉(xiāng)。

終于游到了珊瑚那里,那些海洋生物看上去近在咫尺,第一次這么清晰地看著它們,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,恍如夢里一般。它們五顏六色,有大有小,有硬的也有軟的,隨著洋流擺動,煞是好看……我摸了一下巨石珊瑚,哇!硬邦邦的,卻很光滑,很舒服的感覺。沒想到第一次嘗試浮潛,竟這么開心,既可以體驗到比游泳快樂多幾倍的感覺,又可以自由呼吸,還能看到那么絢麗多姿的海洋世界。

這就是我第一次嘗試潛水,那是一次難忘的浮潛之游,希望有機會能夠再體驗一次!

第一次嘗試作文100字篇三

第一次的嘗試相信大家都經歷過,但是第一次嘗試拍紀錄片,大家有沒有經歷過呢?

就在前不久,我就經歷一次拍攝的經歷,令我十分的難忘。

“不行不行,太假了,可以有各種樣子,比如在書上指指點點啊!與旁邊同學交流啊!”在實小寧靜安謐的操場上,一個戴著眼鏡、文質彬彬的導演說著。原來,操場上正上演著“沐浴書香,點亮校園”記錄片拍攝。

卡!哎!又失敗了一次,大家只好站回原地,嚴陣以待。雖然只有5月,但太陽還是將他的熱量毫無保留的散發(fā)出來,熱的我們汗流浹背,炙熱的陽光如火焰一般,不放過每一個角落,讓我無法睜開眼睛。我心中想:不行!為了實效,為了個人與班級,我一定要堅持下去!

“開始!”導演一聲令下,大家也走了起來,我雙手捧著書本,手指捻著書頁,假裝專心致志地看著,這樣子,真像一個小演員呢!現在的我已經漸漸融入了這個表演。蟲子將我的黃衣服當做攻擊目標,我置之腦后;同學想要對我笑,我置之腦后;朋友們談笑風生,我置之腦后……心中只有一個念頭:盡快完成拍攝。乍一看,同學們在悠閑地漫步,可只要再上前一點就會發(fā)現,同學們額頭上都泛著淡淡的銀光

成功了?在詫異過后,我的心中興奮異常,同時我也明白:人們都只看見鮮花的嬌艷,卻沒有關注過他付出的艱辛,經歷的血雨。正如演員一樣,大家只看到演員光鮮的外表,卻不知道他們經過的歷程,往往一個動作,往往要演上幾十遍甚至幾百遍。

人生中總是充滿了嘗試,誰也不可避免的要去嘗試新的東西,并隨著經歷慢慢的成長起來,變得更加的自信!

第一次嘗試作文100字篇四

今天中午和老婆一起逛街,再次看到了輪滑,在一番討價還價后,到底是給兒子買了一套輪滑。

買完之后,最大的擔心,就是兒子不敢去滑。因為兒子歷來膽小,又是最會“照顧”自己的,如果有點什么風吹草動,立馬會退縮的。

接回兒子,沒有聲張,只是把輪滑放在了顯眼的地方。兒子一進屋就發(fā)現了,仿佛不相信地看了一眼,然后問我:“爸爸,你給我買輪滑啦?”我點點頭,兒子高興就去拆箱了。

拿出了輪滑鞋,兒子翻來覆去地看,我想趁熱打鐵讓兒子試試,沒想到兒子竟然沒有答應,心頭一涼,看來不妙。又不愿勉強兒子,好在兒子答應明天去體彩廣場參加訓練,就罷休了。只讓兒子試試了頭盔,好像還不滿意,天哪,他別臨場退縮呀。

等到讓兒子洗臉的時候,兒子總有忍不住了,提出要試試,呵呵,求之不得呀,趕緊讓兒子換上了輪滑鞋,在配上護掌、護膝、護肘、頭盔全副武裝。

在給兒子簡單示范了一下屈膝、前傾(其實我也不會,就是買的時候,聽老板說的而已,呵呵),就在客廳護著兒子試著站立,沒想到兒子一開始居然站住了,幾次嘗試后,不知怎么的,兒子居然慢慢往前滑了一截,看他哪個興奮呀。高興!

等折回的時候,又不會滑了,我也沒有什么招了,反正只是第一次嘗試唄,能讓他高興就行。不一會兒,兒子提出不滑了,感覺見好就收,兒子自己坐下了護具、鞋子。

看著兒子興奮的樣子——又是連忙給姥爺打電話報喜,看來今天是個好的開頭,真正的挑戰(zhàn)在明天,期待著兒子明天有個好的表現。

加油,兒子!

第一次嘗試作文100字篇五

童年的歲月中,我經歷過風雨。每一次成功,都有嘗試,不嘗試,怎會有收獲呢?人生仿佛是一個紙盒子,如果你敢于捅破它來揭曉里面的奧秘,那就是嘗試。在我的小學生活中就有一次成功的嘗試。

記得那是我上小學2年級的時候,從我們家去學校要乘坐公交車,出于安全考慮,每天都是爸爸或媽媽接送我??捎幸淮危彝蝗挥X得自己好像長大了,可以不用爸爸媽媽送我了,我就對爸爸說:“爸爸,今天我可以自己去學校嗎?”爸爸答應了。

我走出家門,來到了車輛川流不息的大馬路旁邊。因為我們家門口沒有過街天橋,所以每天都要過一條馬路,才可以坐上去學校的公交車。“這么大一條馬路,車這么多,我一個小孩可怎么過啊?還是回家叫爸爸送我吧!”我猶豫了?!安恍校乙呀浺笞约喝W校了,怎么能反悔呢?”我想。我的左腦和右腦似乎在爭吵,最后我決定還是自己過。我的心跳加快了,因為沒有紅綠燈,車跑地飛快。我只能自己觀察車輛前進的速度。第一次,我邁出了一只腳,突然,一輛摩托車飛奔而過,嚇得我連忙把腳收了回來。第二次,我又邁出了第一步,這次比較順利。當走到中間時,我停下了,左顧右盼了一番,看到沒有車,我連忙跑了過去。坐在車上,我的心跳總算平靜了下來。我非常高興,也非常激動,但更多的是得意洋洋。

我的嘗試成功了,我成功地過了一次馬路,而且是我一個人過的。一個6歲的小姑娘,竟有這樣的膽量,我真佩服我自己。在茫茫人海中,一個人的身影一會前,一會后,一會進,一會退

兒時的我豪放開朗,現在的我高興快樂。在生活中我要做一個堅強、勇敢的女孩,要自己走過人生的所有‘馬路'。

努力吧,我是優(yōu)秀的!

第一次嘗試作文100字篇六

我今年十歲了,在我成長的過程中,發(fā)生過許多有趣的事情。

還在我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,暑假的一天,我和小伙伴東東、文文在小區(qū)里玩。

東東突然叫起來:“快來看呀,這是什么東西?”我和文文走上前一看,原來在底樓一家人家的后面,種著許多東西――有大白菜、蘿卜、西紅柿,還有一種東西,我們不知道是什么:長得矮矮的小樹似的,還沒我們膝蓋那么高,綠油油的小樹頂上長滿了五彩繽紛的果實,只有花生米那么大小,有紅的、黃的、白的,還有綠的,很好看。

東東說:“這是什么東西啊,我肚子餓了,真想吃吃看?!蔽奈恼f:“這個肯定是神仙果,一定很好吃!”我說:“這大概是仙人果吧,吃吃看吧?!庇谑俏覀兠咳苏艘粋€想吃吃看。我們閉起眼睛,東東說:“來,一、二、三,咬!”頓時,我覺得我的舌頭、喉嚨就像被開水燙著了一樣,話都說不出來;東東辣得吐出了舌頭哇哇大叫,眼淚也流出來了;文文更是辣得哇哇大哭。她奶奶聽見了哭聲趕緊跑過來看。她一看見我們手里拿著的東西,就說:“你們這些小東西啊,這次是朝天椒啊,很辣很辣的,怎么可以隨便吃呀!”她趕緊帶我們到她家里去大口大口地喝起水來,我們這才好受一點。

這個朝天椒的味道真是難以形容,令人難忘。從那以后,我再也不敢吃辣椒了。

這件事讓我知道,只有經過自己嘗試,才能知道味道,只有自己做過了,才能有經驗。

【本文地址:http://m.gzsthw.cn/zuowen/1655478.html】

全文閱讀已結束,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

下載此文檔